349 纠结的世界-《海上长城》


    第(3/3)页

    其一,海抗军发动进攻的时间正是雨季。这种半原始的地区,道路实在难行。不少时间,杨维武不是在和法军打仗,而是在和道路战斗。而且阴雨天也限制了海抗军的空中力量发挥。因此推进速度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耗时越长,法国人就更有时间从各地赶来参战。这是一个恶姓循环。简单的来说,开战时机,袁教授和李广选的实在太政治了,而没有更多的从军事角度考量。

    其二,军事上,李广和袁教授也有些缩手缩脚。李广没有授权杨维武扫清外围的法国殖民地,马达加斯加附近的几个小岛现在是法国外援的基地。客观上,给予法国人以增援上的便利。

    之所以没有占领那些小岛,袁教授认为打击面过大,会引起外交上的被动。攻占马达加斯加还可以说是因为这里的法国守军为曰军潜艇和德军潜艇提供了补给,威胁了盟军商船的安全。李广和袁教授本来的打算是闷头发财,等完全占领马达加斯加既成事实之后,再说其他。

    其三,无论是李广这个穿越人士,还是袁教授这种历史专家,都没有预见到攻占马达加斯加引起的连锁反应。

    有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现在已经有了苗头。法军方面,除了法国殖民岛上的援兵。最大量的援兵来自和马达加斯加隔海相望的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海峡平均宽度四百五十公里,海峡对岸的莫桑比克乃是葡萄牙殖民地。

    二战中,葡萄牙由于躲在西班牙后面,而西班牙毒才总统弗朗哥又和希特勒德国关系良好,德国占领了法国,并没有进一步进攻西班牙,因此葡萄牙也幸免于战火。

    当海抗军进攻马达加斯加,对岸的葡萄牙人很古怪的展现出颇有些打抱不平的味道。虽然政斧没有直接参与,但是在某些白种人至上主义的鼓动下,不仅帮助法国人渡过海峡,而且还有相当数量的葡萄牙人以个人名义参战。

    最近,在海抗军抓获的俘虏中间,不仅仅有法国人,还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甚至英国人。

    更可气的是,这些白人每一个都拉一群的黑人当炮灰。这些白人来自各处,自然黑人也是从各个殖民地带来的仆从军。三五个白人就有可能带着数百黑人仆从军参战。

    这玩意简直是让海唐国和整个黑人族群结仇。这不是要拉高海唐国的仇恨值嘛。李广简直恨的牙痒痒。

    历史上,英国人攻占马达加斯加可没有遇到这么多麻烦。当海抗军出现在这个时空,白种人的优越感开始作祟,现在莫桑比克竟然成为了支援马达加斯加的总基地。

    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军事手段,有的可以通过外交手段加以解决。但李广不在马达加斯加,袁晔不在马达加斯加,海抗军明显错过了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机,事态发展到此时,已经有些失控。

    不要小看这点苗头,如果任其发展,仗越打越大,血会越来越多的。仇恨也会越来越深,等到某一天整个欧洲都站在了海抗军的对面,甚至全部白种人都站在了海唐国的对面,海唐国还有未来吗?

    李广联想到,海唐国被美国限制采购,以及美国国内对海唐国的一些宣传,简直有些坐卧不安。

    哪里能找点王霸之气呢?穿越者不是有福利的嘛?反正李广发现,自己真的不具备一眼看穿迷雾的超能力。身为穿越者,李广现在也有些方向感缺失。后知七十年,却不知当下该如何去做。

    太复杂了。

    心底哀鸣几声,李广再次长考。

    以李广的见识,或许可以趁着世界大战的机会,为中华捞到一些好处。但是好处大到建立一个国家,拓展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生存空间,题目实在太大。大的已经超出了穿越者的能力。

    军事上,李广可以和参谋部军官们探讨。民生经济,李广可以和发改委或者工农商联合会人员探讨。

    外交,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外交。

    别看海抗军还弱小,但是占领马达加斯加,却是实实在在的牵涉到了整个世界的格局。

    非洲是欧洲人的。这一点在这个年代,白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别看在北非战场上盟军和轴心国部队打的血肉模糊,但是那都是在白人之间争夺非洲。

    印度洋是英国的。别看现在英国人已经丢掉锡兰,但是在全世界只要一说印度洋,很自然的就会打上英国的烙印。

    海唐国切入马达加斯加,不仅是对整个非洲的的势力格局有影响,而且还对英国的印度洋属姓造成了威胁。海唐国在锡兰落脚,在英国人眼中算是可以控制的,而且海抗军在锡兰的存在也的确对英国人有利。但是,占领马达加斯加,绝对是超出英国人底线的行为。

    题目太大,李广自认无法解答,不知道袁总理是否有水准给出答案。

    可惜的是,袁总理现在还在大海上,回到海参崴还需要时间。而另一个勉强可以探讨这个问题的--袁然。此时不在马达加斯加,而是奔赴伦敦,担任了海唐国驻英国外交官。(未完待续。)


    第(3/3)页